中国国家足球队在雅加达不敌印度尼西亚队,从而确定无缘美加墨世界杯。这并非中国足球首次遭遇挫折,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;然而,这却是中国球迷又一次忘却失利的苦涩,坚定地站在国足背后。在与巴林队的比赛来临之前,已提前告别世界杯的国足,为何仍有大批支持者?现在,让我们一同探寻他们的答案。
从本届世界杯预选赛18强赛的征程来看,中国队首战便遭遇惨败,客场被日本队七次攻破球门,毫无还手之力;次战回到主场迎战沙特队,球队虽先拔头筹,且在人数占优的情况下,仍被对手绝杀逆转。第三轮客战澳大利亚队,谢文能在第20分钟率先破门,一度让球迷看到爆冷的希望,然而在对手的反攻下,最终仍以1比3告负。
开局三连败是一个近乎绝望的结果,在陷入绝境之时,国足回到主场三军用命,以2比1战胜印尼队,赢得了救赎之战,随后客战巴林队,张玉宁绝杀为球队抢下3分,取得两连胜后,球队排名升至第四。然而,残酷的现实很快再次击溃国足,球队接连负于日本队、沙特队和澳大利亚队。直至雅加达那个绝望的夜晚,国足彻底告别世界杯。尽管世界杯梦想破灭,但球迷们仍选择无条件地站在国足身后,为心爱的球队擂鼓助威。
11岁的陶雨歌小朋友,是一名标准的10后,自2023年起成为国足的忠实拥趸。在两年多的时间里,他现场见证了中国队的每一次主场比赛,足迹遍布9个城市,行程超过11万公里。他既品尝过国足胜利的喜悦,也见证过失败的苦涩,但始终不离不弃。
每次来到现场,陶雨歌都会穿戴整齐,身着中国红的主场队服,佩戴“中国队必胜”的围巾。在长沙四国赛期间,他独自举着国旗徒步走了两个多小时,只为现场支持国足。这位尚显稚嫩的孩子表示:“都说国足正处于低谷期,但我就坚定地支持国足,未来道路漫长,我会陪伴他们走过低谷,共同迎接属于中国队的高光时刻。”
在国足客战雅加达的生死战中,陶雨歌现身小红书的第二现场,与全国各地的球迷一同为国足助威。当比赛结束,国足失去晋级机会后,陶雨歌与在场的所有球迷一样,依然高声呐喊,为国足加油鼓劲。
从这位11岁孩子的身上,许多人看到了支持国足的意义所在。
在本次国足与巴林队的比赛中,恰逢高考刚刚结束,不少家长将一张“现场观赛的门票”作为礼物赠予学子,让他们在考试结束后,来到现场为国足加油助威。有考生表示:“学生与球员虽职业不同,但都在各自的赛道上为胜利的目标奋力奔跑。此次考试结束后,我们一同支持国足,为国足加油!”
对于与巴林队的收官之战,有人认为其意义不大,仅是一场无关紧要的荣誉之战;也有人认为,此战关乎FIFA排名以及未来比赛的分组情况,更应全力以赴。在国足提前出局后,曾有人预计重庆的主场将出现大批空座,网上也不乏“要求退票”等博眼球和流量的言论。然而,事实上,在第二轮售票后,球票被热情的球迷迅速抢购一空,届时重庆龙兴足球场的现场球迷人数可能接近6万。
本次来到现场观战的,除了儿童、高考生外,还有许多年长的球迷,他们见证过太多次国足的失败,但仍能保持内心的初衷与热爱。这些都是支持国足的意义所在。
“我们没有全世界最优秀的球队,却拥有全世界最优秀的球迷。”这句话的内涵愈发深刻。
在中国队与巴林队的收官战前夕,小红书在重庆江北金融中心投屏展示“中国足球在战,我们也还在站”、“我在场,就是我的立场”等多个鼓励标语,已吸引众多球迷前来打卡留念。在中国足球的低谷时期,这样的鼓励与坚定显得尤为珍贵。
支持中国队并非盲目跟风,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一种爱护。当球队输掉比赛时,网络上铺天盖地的“解散”、“臭脚”、“垃圾”等负面言论接踵而至,你是否仍能保持一颗坚定支持球队的心?当中国队再次倒在世界杯的征途上时,我们是否能在残酷的现实中与球队并肩作战,共同期待下一次胜利的到来?